查看原文
其他

李志林:研究生学习是从技能到智慧的全面提升

2017-06-21 李志林 测绘学报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测绘地理信息与导航高端论坛 ——《测绘学报》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人物名片

李志林,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地理信息学首席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制图学会副主席(2007-2011)、中国测绘学会名誉副理事长(2007-2011)。李志林从事教学科研30多年。先后出版英文专著2部、中文专著1部、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同时也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丛书主编、多个国际权威杂志的编委或亚洲区主编。


>>>报告现场

621600,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李志林做客GeoScience Café165期学术交流活动,结合自己攻读博士和指导博士生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博士研究与博士成长的思考。

     

早期大学教育:由授课型向研究型转变

在早期欧洲大学中,老师授课、学生听课是大学的常态,且中下层人民的子弟无缘进入大学课堂。幸而19世纪初伦敦大学的建立打破了阶级壁垒,让中产阶级子弟也能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老师只授课、不做研究的状态并未改变,这产生了老师与学生互动较少的问题。

德国的洪堡兄弟面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做研究的想法,从而开启了近代大学的历史。由此,大学教育由“授课型”转向了“研究型”,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深远。如今,在德国还能看到很多洪堡兄弟的塑像,马克币上也印有他们的头像,还有用来纪念他们的著名奖学金——洪堡奖学金。

经过洪堡兄弟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彻底改变了德国的工业进程。德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数目世界第一,工业长盛不衰。从一幅世界各国进口地图就可以看出,在欧洲范围内,德国的出口水平最高,其中高等教育的繁荣功不可没。


图1 世界进口地图 The Largest Source Of Imports By Country

 

为什么要读研

人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呢?李志林笑道:“有些人读研可能是为‘找不到对象’找借口。”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一位德国科学家认为,研究能够陶冶人格,丰富智慧。

李老师认为,做研究能帮人识别真伪,也能使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改变。比如英国脱欧,权威人士认为英国脱欧并不简单,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2009年的大力救市。可见,研究人员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更为客观和深入,对于现象背后的原因都有更好的推断能力。

 

博士学位及其不同称谓

科学研究强调系统性、客观性。研究生需要学习研究的思维、方法、态度、智慧和道德。当你掌握了这些必须的技能,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博士学位之于研究人员,就像驾驶执照之于司机,有了博士学位代表一个人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平稳安全地行驶了。

在国内,博士分为文学博士、理学博士、工学博士、医学博士等,这是参考德国博士体系进行的划分。英国则不同,博士统称“PhD”。PhD来自拉丁文,是“Doctor of Philosophy”的意思,强调的是智慧与哲学。所以在英国体系里,只要有智慧和哲学,不管是学医、学理、学工,都是PhD

在美国,科学博士称为“Doctor of Science”,拥有这个学位要求你在一个领域里有了世界公认的成就。美国对科学博士的要求较高。比如法学博士是可以通过一些捐助获得的,而科学博士绝对不可能。

 

科研所需要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首先,做科研需要一个随性而自由的思维空间。李志林介绍道,英国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几乎都是酒吧里的乐手。之前武汉大学八一路上,还有许多小酒吧。李老师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环境,后来都拆掉了。这样的酒吧提供了自由讨论的环境,各种思想的火花都在这里碰撞,升华出更加杰出的思想,从而为科学的进步提供了能量。所以,自由随性的环境对于科研是非常重要的。李志林认为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Geoscience Café 就是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

做科研需要系统和客观的态度。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在科学研究领域被明确记载的贡献并不多,其潜在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缺少系统性研究和客观的态度。李老师早年读过一本数学书,书中称,中国的数学成绩是辉煌的,但是对主流的发展没有影响。这句话对李老师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他认为中国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保持更加系统和客观的态度,从而对科学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做科研需要淡泊名利的心态。从前,科研是贵族在闲暇时间的爱好,贵族人士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不会把科研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如今情况则有所不同了,大家不再拥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据说,格林尼治天文台有一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维多利亚女王接见这位科学家,当问到工资时,科学家告诉女王,自己的工资并不高。女王认为他的工资与贡献并不相称,提议提高他的工资。但是科学家拒绝了,他说提高了工资,大家都会来把科研当作一门谋生的手艺,再也不会从事纯粹的科研。

做科研还要讲究“悟”。就像打网球一样,很多动作都是悟出来的。很多科学家也有悟的习惯,比如李德仁院士就有两本书:《不停歇的思考》和《不停歇的创新》,都类似于哲学专著。科学研究的更高一级就是哲学研究,当科学家悟到这个水平的时候,就会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事物的看法会更加抽象与通透。

做科研还需要能吃苦,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有较强的总结能力。说到能吃苦,易中天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易老师多年以前在武汉大学并不出众,但他很能吃苦,一直埋头苦学,终于有所成就。谈及合适的方法,李志林拿金子举例,仅通过眼观耳听是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的,还需要利用合理的物理化学方法,如与什么物质反应有什么现象,才能判定真伪。最后,拥有较强的总结能力才能使自己表的观点更加准确,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

最后,做PhD还要做“T”型的博士,要有广度与深度。有了广度才能有眼界,对于世间万物才能有更清晰的看法。有了深度,才能为科学研究某一具体方向的进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推动科学进步。所以李老师提倡大家都成为“T”型的博士。

 

>>>互动交流

观众A:李教授您好!关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可能会存在一些学术道德不公正的情况,请问您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人的想法在投稿的过程中被审稿人剽窃,这样的情况下,投稿人应该怎么办。谢谢!

李志林:我个人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是历史上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不多见了,因为期刊都已经电子化了,新的文章见刊更快了。以前,信件投稿来来回回要很久,就为这样的学术不当的不良事件提供了温床。

观众B:感谢您的报告,请问您对比和观察内地高校和欧美高校,认为内地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李志林:现在内地大学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硬件设施是基本满足需求的。在科研教育方面,周启鸣老师认为,内地的工程味比较重,从小的教育科学味就比较淡。我们内地比较强调记忆,欠缺一些基本的思考。西方更加重视科研思维的培养,从小教育小学生做科学报告。所以西方有更多概念上的突破,而我们则较少。

观众C:李老师您好,在确定研究之前,怎样判断一个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李志林:有几个准则:第一个,自己要感兴趣;第二个,适合自己的,比如你对遥感感兴趣;适合自己就是要考虑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数学能力;第三个,课题不能太大,课题范围太大,时间太长也不行;第四个,可行性,软硬件设备都必须要有,然后可以选择一个大方向,然后深入研究,直到能够提出假设并做实验验证,就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课题了。

观众D:您在讲座中提到毛泽东思想,请问您怎么看待毛泽东思想?另外,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李志林:我离开西南交大的时候,只带了《毛泽东选集》。我认为毛的思想非常伟大。

杨旭书记: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创新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这种能力高度体现在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很好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上。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任何问题都有自身的特点,即使相似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和条件不同,也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解决所有问题,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囿于旧的观念和老的方法,必须针对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创造性地去加以解决。

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扎实的基本功与创新思维,且必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工作和生活的其它问题,何尝不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创造性地去加以面对和解决!创新能力,是我们在解决所有问题的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提高的。

图2 李志林教授作报告

图3 李志林教授风度翩翩

图4 互动交流

图5 实验室杨旭书记与学生交流

图6 嘉宾与GeoScience Café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来源: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GeoScience Café)

更多精彩内容:

五代传承师资团队炼成记


《测绘学报》2017年第5期网刊发布


杨元喜院士:未来我国要构建无处不在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体系


78岁院士刘先林穿旧鞋坐高铁 二等座上仍不忘备课


如何评价 Google推出的室内定位技术VPS?


北斗专辑|张小红:BeiDou B2/Galileo E5b短基线紧组合相对定位模型及性能评估


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就充满活力——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访78岁李德仁双院士


武大测绘学院李星星教授获欧洲地学联合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再不去把握这九大空间信息趋势, 等着被颠覆吧!


征稿| 2017测绘地理信息前沿技术论坛(无人机测绘技术及应用专场)征文通知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测绘学报」,关注我们,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 297834524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